- · 《中国科技翻译》编辑部[10/30]
- · 《中国科技翻译》杂志社[10/30]
- · 《中国科技翻译》杂志社[10/30]
- · 《中国科技翻译》期刊栏[10/30]
- · 《中国科技翻译》数据库[10/30]
- · 《中国科技翻译》投稿方[10/30]
传教士南怀仁的科技翻译活动影响研究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如今中国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赢得世界瞩目与赞赏,为人类文明的不断前进做出了难以估量的贡献。纵观中国近代发展史,于明末清初时期发生的科技翻译高潮在中国近代科技进步的进
如今中国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赢得世界瞩目与赞赏,为人类文明的不断前进做出了难以估量的贡献。纵观中国近代发展史,于明末清初时期发生的科技翻译高潮在中国近代科技进步的进程中占有着不可忽视的一席之地。自利玛窦来华,接下来的两百多年间,西方传教士先后对大量的西方作品进行翻译,书目涉及领域繁多,包括天文历法、物理机械、地理学、医疗等。他们表面上打着宣传西方文化科学的旗号,实则另有所图,不光为宣传基督教义,鼓动中国人入教。然而,客观上来说,他们这些翻译及传播的活动还是将一阵较为先进的西方科学之风吹进了当时落后的中国社会。虽并未成功推动中国走向现代化,但还是刺激了当时可谓停滞的中国技术发展出现短暂复苏,也为其它领域比如教育的发展带来积极影响。本文将在广泛阅读各类文献,严谨考察史料真实性,认真仔细归纳分析的基础上,以传教士大家的南怀仁为例,探索其在天文历法、地理学及物理机械等方面所做努力,并综述对中国科技所带来的重要影响。
一、天文历法
(一)南怀仁设计的天文仪器为当时中国天文历法发展带来了巨大影响。在十七、十八世纪期间,利玛窦、汤若望、罗雅谷、南怀仁等传教士把欧洲先进的天文仪器制造方法带来了中国。其中,南怀仁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为观象台制造出了成套的观测装置,大量吸收了欧洲先进的天文技术,对我国的天文发展影响深远。南怀仁几乎放弃了原拟定的仪器制造计划,而专门为观象台设计了6架大型的仪器:如赤道经纬仪、黄道经纬仪、象限仪、地平经仪和纪限仪。同时他还参考了第谷的方法、《测量全义》、《崇祯历书》等,并考虑得更深入、更透彻。这些设备以及理念的引入,不仅丰富了当时中国相关领域的内容,促进中西方在此领域的融合,同时也使国人开阔了视野,有力推动了社会科技的进步。他传入的先进技术增强了测量的准确性,提供了更好的观赏结果,减少仪器不必要的震动,更好地防止仪器变形,并且首次在中国使用螺旋技术以节省人力。
1.南怀仁设计之天文仪器使测量准确度及测量精度大幅提高。在南怀仁的指导下,制造出的仪器克服了遮蔽的问题。南怀仁曾经解释了自己的设计原则:“……今六仪之为制也,上下左右极其透明,而东西南北浑天之星无不明显,而可以对照焉。……其架座又细又巧而不蔽于仪。……”他设计的仪器避免了视线受到阻挡这一问题,更利于观察。南怀仁注重仪器的设计结构与观测效果之间的联系。他在《灵台仪象志》的卷首中讨论了这类问题。并认为:“圈少而不杂而仪清,其象更为昭显,而仪之用为愈便焉。”科学的结构、简洁的设计能使观测结果更加精确,使用起来也更加方便。他还寻找出了更牢固的贴地方法,减少仪器不必要的震动,还在《灵台仪象志》中引进了“重径”的概念。通过对仪器重心的调整,使得观测仪器更加稳固,便于观察,从而提高观测结果的准确性。为了保证仪器的设计精度,南怀仁采取了具备一定的硬度和刚度的零件以防止零件变形。这在《灵仪象志》卷二的《新仪坚固之理》中有如实地引用“西士嘉理勒之法”,即伽利略的力学以及弹性学的对话以及数学证明。他还用精准的术语来论述材料力学:“[仪器坚固程度]大率在于仪径长短之尺寸与仪体轻重之铢两,相称而适均,乃为得耳。……”南怀仁在在制造仪器的过程中利用齿轮便捷、省力这些优点,采用了螺旋技术,这还是螺旋技术在中国传统仪器历史上的首次使用。例如,在《仪象图》中,六十六图画出一些作连接件等的螺纹。
综上所述,南怀仁阅读过《崇祯历书》,并且吸收了第谷等人的经验以及知识,但他并不是完全地照搬照抄,他还加入了自己的思考以及创新,制造出了推动当时中国天文学发展的仪器。而当时的中国,正好处于天文学停滞发展的时期,这时候传教士带入先进的技术,他们所制造的仪器也远远比中国当时的仪器要先进,刚好大幅度地增长了国人的见识,也为后来西方科技的传入奠定了基础。
2.传教士们引入的科技对社会发展存在的局限性。南怀仁所造的天文仪器对当时处于科技闭塞处境的清朝而言是精良而出色的,但与同时期的西方科技之仪器相比却是过时而落伍的。此外,17世纪传教士的到来给中国的科学技术造成了不少的冲击,打开了当时皇室贵族与学者的眼界,可惜的是这些技术没有被很好地传播到百姓处。《灵台仪象志》这类的书籍目的读者也不是普通大众,所以影响也是有限的。总的来说,尽管南怀仁对欧洲天文技术的传播有着一定的局限性,但功不可没。
文章来源:《中国科技翻译》 网址: http://www.zgkjfyzz.cn/qikandaodu/2020/1229/441.html
上一篇:科技翻译在科技情报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下一篇:明末翻译家李之藻对科学翻译的贡献研究